张顺富 | 用生态散文擦亮“金字招牌”——生态散文集《美丽查干湖》创作谈(附作品选读)

来源: 时间:2024-12-27

用生态散文擦亮“金字招牌”

——生态散文集《美丽查干湖》创作谈


张顺富



美丽富饶的查干湖是哺育我成长的家乡。家乡故土的情丝,像一条无形的线,不管你飞得多高,走得多远,她永远会牵挂着你……家乡的土地、家乡的草木、家乡的动物、家乡的山水、家乡人的亲情,永远在我的回眸中。5年来,我创作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”计60篇,用我的笔,展示家乡查干湖的美,让广大读者看到一个立体的、形象的、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查干湖。

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”通过互联网传到世界各地。美国一位读者找到松原公安局一位作家,了解我的情况。这位作家找到我,让我介绍创作历程;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阿富汗等国文学爱好者纷纷加我微信,期望读到更多的关于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”。

著名作家、画家易洪斌读后说: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,写出了独特的地域性,细节真实,读后如临其境,让人铭记在心。”

作家朱军说:“顺富先生描写回望时空变幻下的今昔查干湖,风光景致、富饶物产、美丽传说以及珍藏的记忆,抒发了对家乡纯真质朴和浓浓大爱的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,笔墨酣畅,文采飞扬,底蕴深厚,感人至深。”

著名剧作家王秀霞说:“顺富的文章既有生活又颇见功力。溢满或沧桑或清新之描写,让我们看到他的这些散文仿佛就是查干湖,既承载了历史,又流淌着人文情怀。就连查干湖弥漫的风雪,仿佛也被他的爱意满满和情意绵绵所点燃,让读者看到了查干湖人在水中坚守,在冰上流汗的身影与心声!”

作家刘萍说:“顺富先生以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阅历,以质朴、隽永、鲜活的笔触,为家乡查干湖洒染了绚丽的色彩,为其注入了迷人的灵魂,也为读者献上了一道内涵丰富的文化盛宴。”

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”发表5年来,得到学者专家们的好评和大家的关注,客观上激励了我努力创作,用一篇篇新作品向广大关注我创作的读者们汇报,不辜负大家的厚望。

我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成为一名职业编辑。文学创作我是业余的,几十年来,我主要写报告文学,散文写得并不多。

2012年时,我创作了长篇小说《查干湖》,《作家》发表我的小说10万字。作为查干湖走出的文化人,我总想写一写家乡。用散文写查干湖,这要感谢松原日报社和查干湖管委会领导。

2019年8月初,我受邀参加查干湖荷花节诗歌朗诵会。会前我到查干湖马营村,看望我80多岁的老嫂子,坐在侄儿家吃午饭,透过玻璃窗,看到查干湖上建了一座大桥。一道亮丽风景展现在我们家门前,我很惊奇。

76d1a7b5999093abcf69b93a1512ddc.jpg


在我的记忆中,查干湖亘古以来没建过桥,怎么突然如彩虹般出现一座大桥?侄儿说,这桥是前年建成的。

午饭后在侄儿陪同下,到查干湖大桥上观光。从桥上往我们家的村里看,村里装有风电的大转轮叶片儿,一排排悠悠转动着,气势磅礴;村里红瓦、蓝瓦的房顶,在绿色庄稼掩映下,格外醒目;村里榆树成行,绿柳婆娑;村边庄稼繁茂,绿浪滚滚。看后,心里感慨万千,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了。

晚上,在朋友聚餐时,我谈了这次回家乡的感受,《松原日报》副刊主编王立民听后,立即让我写成文章,在《松原日报》上发表。读过或听过我写的《蝈蝈》《碱蓬草》《大桥》《铁锅炖鱼》《谷子》等散文后,许多未到过查干湖的人,都想到查干湖观光旅游,亲自听听查干湖蝈蝈的叫声,看看查干湖碱蓬草的美丽,欣赏查干湖大桥的风景,尝一尝查干湖铁锅炖鱼的风味,咀嚼一下查干湖小米饭的香甜。

散文创作方法多种,但千种万种,得让读者读后有形象,生活有共鸣,想象有趣味。我写的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”,主要是回忆性的,具体就是回眸查干湖……

我从小在查干湖畔长大,从四五岁时,查干湖畔的一草一木、一个个发生的故事,我都记得。从小在湖边抓蝈蝈、逮蜻蜓、挖苣荬菜、挖小根蒜、挂鱼、游泳、划船、割碱蓬草、捡鱼干……我都亲身经历过。

查干湖60多年的变迁,查干湖山水、人文逸事,我大都聆听和体验过,我写起来得心应手。我的散文里,每一篇都有一个潜在人物——我。我用亲身感受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爱,让人们读起来更真实亲切。文字是有温度、有感情的,文中字里行间散发的情和爱跃然纸上,没有情和爱的文字只能是材料的汇集,作品缺乏灵性。

散文优劣,就如同看一个人一样,看他有没有精、气、神。散文中的“精”就是作家的文笔;散文中的“气”就是通篇文章逻辑关系是否合理;散文中的“神”就是作家的爱和情感。你对写的对象爱得深,情感丰满,表达得淋漓尽致,读者自然欣赏。

“生态系列散文查干湖”,中心是展现查干湖的美丽富饶,展示查干湖的发展历史;记述查干湖人文地理、山水草木、禽鸟动物;描绘查干湖人情世故;展现查干湖绿色生态发展。通过我的笔,让更多人民知道查干湖,关注查干湖,向往查干湖,到查干湖观光旅游,享受查干湖的美丽风光。

作家用文学来创作,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夫和深厚的文化功底。文字要清新,字义要准确,用词要得当,表达要贴近生活,明白易懂,让读者一读就心领神会。

散文最忌讳用佶屈聱牙的词句,作品感人是靠细节,形象塑造要真实,细节决定文章成败。

散文是比较难写的文学样式,如果没有描写细节,画龙点睛,文章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只粗略叙述事情大概,会给人一种流水账的感觉。

写好细节,作品形象要真实,让读者看后,记忆留痕。文学给人的是形象和表达。比如《蝈蝈》,读者看后,对蝈蝈久久不忘,无论是了解蝈蝈的,还是从没有见过蝈蝈的,读后对蝈蝈形象会牢牢记住的;《红骏马》读后,你会记得红骏马那迅猛奔驰的雄姿。

作家观察生活,不同于普通人。作家看到的是生活中的美,看到的是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差异性。表现在文学作品中,让读者欣赏到生活中美的存在。因此说,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,是作家的独到之处。作家要有大爱的心灵,爱和情是作家必备的良知。作家要爱生活、爱土地、爱人民、爱山水、爱动物、爱植物、爱家乡、爱祖国。没有大爱,就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来。作家要视野高远,要高屋建瓴。作家要学问广博,站位高,透视生活能力强。这样才能不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,才能写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来,才能文思泉涌,写得沈博绝丽。作家要有哲学意识和宏观视野。作家是思想家,看问题要客观公正,不狭隘不偏私。宏观视野广阔,写出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。

文学作品是作家的思想和大爱的表达,一切客观材料只是作家的创作素材,写的作品是否优秀,要看作家的综合表现能力。

散文创作,有文学功底的作家都有这个能力,但得到读者青睐和赞同的,寥寥无几,这充分说明散文创作的难度。

任何一个文学形式的创作,都离不开生活,作家们丰厚的生活,一定会为未来文学创作增加后劲和底气。

有志向用散文创作的作家们,你的每一篇作品,就是你向优秀作品进军的翅膀。希望更多立志散文创作的作家,努力振翅飞翔,早日飞上高远的理想天空!

查干湖是富饶美丽的湖,资源丰富,物产充足。希望家乡的作家们,执你们如椽的大笔,辛勤创作,用一篇篇好作品,为家乡鼓与呼,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出来,献给大美查干湖,让全世界人民从各个角度领略到查干湖如诗如画的风景。


来源:《吉林日报•东北风》2024年12月14日



冬   捕

张顺富


a520c69dd551e24c5d5889b5891be9d.jpg

查干湖冬捕节每年12月28日都如期举行,全国各省市百十多家电视台和新闻媒体都来采访。我的新疆朋友热买提到长春开会,会后我陪同他去查干湖观光。2019年12月27日,我们驱车从长春奔查干湖去参加冬捕节。

为了让热买提更多地了解一些查干湖冬捕的情况,路上,我把前几年采访查干湖著名冬捕专家石把头的情况讲述给他听。

查干湖是一座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湖泊。它由松花江、嫩江、洮儿河、霍林河和降雨后湖周边流来的雨水,这五股水汇聚而成。查干湖水少时,露出白色带碱性的湖底,碱蓬草疯狂地生长;水丰时,漫平的湖底生长着多种水草,既可做鱼饵料,又不影响冬捕。水旺的年景,冰冻湖水一米左右,冰上可以行车,就可以冬捕了。历史上,最多一冬天撒60趟冬捕大网。捕鱼最多时,一网打出80多万斤鱼。鱼堆得如小山一样,一两个月拉不完。

查干湖捕鱼的历史久远。从青山头出土的捕鱼文物测定, 早在一万年前,查干湖人就已经掌握了捕鱼技术。鱼是查干湖人最早的食物之一。现有文献记载:大辽皇帝天祚帝,就经常带群臣到查干湖渔猎。辽代之后,从皇帝到百姓,一代代延续着渔猎文化生活。查干湖人耳濡目染,世代传承,娴熟地掌握了捕鱼技术。无论是夏捞还是冬捕,他们都得心应手。丰富的渔猎生活使查干湖一代代的鱼把头应运而生。这些鱼把头又把渔猎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。

冬捕网是大网,一趟通常需要54—60人左右。有二下手、打镩、抛锚、蹚水线、小套、看绦工、赶轮子、镩长、小套子长、 车老板儿、核算工、更夫......各个工种的人手,要身强力壮,经得起零下30摄氏度冰上作业的寒冷。寒冬腊月,在冰上工作,打一网,多则一天一宿,少则十多个小时,没有好的身体,别说是工作,就是在冰上待上这么长时间,也非一般人能经受得住的。

冬捕前,鱼把头要亲自收拾渔具。1999米的大网,要逐目检查。发现有破损的地方立即补上。仔细查看网肚是否结实,翅网高度前后是否相同,网衣上部和下部的漂纲,底纲中浮子是否破损,底纲夹上的铁脚子绑没绑紧,大绦与水线之间是否系实...... 检查完网上的部件,还要挨个过一遍辅助渔具,冰镩、冰蹦子、 穿杆、扭锚、走钩、大钩、小钩、双钩、单钩、卡钩、搬钩、捞子、压钢叉、刨斧、大爪子、马耳子、轮杠、压杠、别棒、旱绦、卡头棒子、螺丝转、马轮子、小吊、小拴、门把儿、水线、 缝线、爬犁、草鞋、工具箱、更棚、马车、绦油子、大锉、网旗等。过目清楚,做到心中有数,方可出网。

鱼把头每年在查干湖冰封之前要细致观察风向,到东北风封湖,西南方向先封冻,湖水平静,鱼都往西南方向游去。

冬捕时,冬网要先集中西南方向去下网。打上几网后,再看鱼花的情况,跟踪着鱼花下网。鱼把头对查干湖水哪儿深,哪儿浅,哪儿草多,哪儿水域平坦,都了如指掌。鱼把头是冬捕的总指挥,一趟大网下冰湖之后,能否打出鱼来,打出多少鱼来,鱼把头是绝对权威。热买提一路上听我讲冬捕的知识,很兴奋。到查干湖后,顾不上休息,非要让我领他细看看冬捕时用的渔具, 我领他详细参观一遍。


1006cdb79bc07b0a352ef9b136ef30d.jpg


第二天,为了看到冬捕全过程,我们起了个大早,做好防寒准备,穿上厚厚的皮衣、皮鞋,戴上手套、皮帽去参加冬捕节仪式。冬捕节设在查干湖渔场总部,几十座冰雕,傲然屹立。冰雕里装上五彩冰灯,灯光闪烁,特别醒目。

冬捕节仪式举行得隆重热烈。冬捕节开始,喜炮声声,锣鼓齐鸣,查玛舞跃动。用哈达敬网,用奶酒祭湖,一片欢声笑语。

接着鱼把头挥手扬鞭,驱赶两匹骏马拉马轮子,下网冬捕。大网从进网口缓缓入水,奔向查干湖冰湖下的“水晶宫”。大网在水下走了两个小时后,我们奔出网口观看出鱼。大网刚出水, 出得鱼小鱼少。随着马轮子的转动,大网出水有二三十米时,大胖头鱼、锦鲤、草根、红尾金翅、鲫鱼、青根鱼......在大网的拖动下,跳跃摆动。在阳光照耀下,鱼鳞闪闪,银光跃动。数不清的鲜鱼被拖到冰上,零下30左右度的寒冷,用不了一会儿,鲜活的鱼便被冻硬了。

第一网出鱼后,现场拍卖头鱼,2019年12月28日,头鱼以 299.99万元拍卖成交,创下了头鱼拍卖的最新纪录。

沐浴严冬的阳光,望着湛蓝的天空,呼吸着寒冷的空气,我们坚持看完冬捕第一网的全过程。

由于我的详细讲解,热买提对冬捕现场观摩,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冬捕的内容。晚上,我们回到宾馆,饱尝了刚刚出网的铁锅炖大胖头鱼,喝上查干湖的高粱酒。这位新疆朋友激动万分,当场唱起维吾尔族歌曲,跳起维吾尔族舞蹈,来赞美查干湖鱼美酒香!热买提一再表示,明年要带更多朋友再来观赏查干湖冬捕, 品尝查干湖大胖头鱼和查干湖美酒!

查干湖冬捕吸引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,查干湖冬捕有着无限的魅力。


2019年12月29日写于长春

来源:《美丽查干湖》

吉林人民出版社

73df2797d72aedcde4b5c1bad23ee01.jpg


作者简介: 张顺富,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,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;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。出版著作:长篇小说《查干湖》、小说集《生活变奏曲》、报告文学集《时代大雕塑》《和谐施教的楷模》《云涌大江流》、散文集《文情畅怀集》《查干湖系列散文》、游记《访欧洲十国笔记》等。主编上百部书籍。


编辑:曲翱
上一篇: 我省作家王怀宇《血色草原》获“首届观音山杯•生态文学奖”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