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迎接第30个“世界读书日”,4月22日,“遇‘荐’美好 让阅读点亮生活——吉林作家走进新华书店”主题活动在长春市新华书店重庆路店拉开帷幕。本次活动由吉林省作家协会、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、长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,吉林省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、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长春市有限责任公司、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承办。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伟,吉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、副主席王亮,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鲍盛华,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鹏飞出席活动。
吉林省文学院高莹主持活动,吉林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李萌主持访谈环节。活动分为推荐“吉林好书”和“文学名著”两个篇章,青年学子与吉林作家现场共话阅读。
作家王长元、杨逸、宋雨薇携诗集《老东北记忆》、长篇小说《韩屯有座山》、散文集《交替的底色》三部作品登台,分享创作背后的乡土情怀与时代思考。
王长元说,我从年轻的时候,就有一个梦想,就是想描写脚下这片土地。“为了这个梦想,我曾用小说的形式进行表达,但是想全方位、多视角、立体化、深层次表现东北的生活,表现东北人的血肉、筋骨、气韵,是很难做到的。直到创作系列组诗《老东北记忆》,我终于找到了这种最佳方式:你可以写山,可以写水,可以写山水之间的田园,可以写一望无际的广袤大地,可以写春天小孩子吹柳树叫叫,可以写秋天老农放秋垅,可以写夏天树荫下新媳妇纳鞋底儿,可以写腊月天庄稼院杀年猪……找到这种方式,我似乎进入了自由王国,《老东北记忆》再写起来,就变得自由、洒脱、快乐、过瘾,有点像脱缰的马儿。可以说,这种写作,是一种享受,是一种沉浸,是一种释放,是一种偾张。”
“2022年,中国作协启动‘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’,吉林省作协随即开展作品征集活动,我心中的这颗种子,得以破土而出。”杨逸这样开头。“《韩屯有座山》中的‘山’,代表着一种意象。主人公韩江月身上的那种坚韧、担当和内在力量,就像矗立在韩屯的那座山一样。这本《韩屯有座山》,我把它献给每一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,献给生活和奋斗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、我所深爱着的人们。期待我们在书中相逢。”
宋雨薇谈到《交替的底色》时说:“我把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:时间不是解药,但解药在时间里。这一句是228页《城里城外》的首段,只有一句话。在这本书当中,无论是对于‘我们’,还是对于乡村的远方,在很多地方,我都采用了‘留白’的写作手法。这里面有我对时间形态的思考,也有对生活底色的探寻。 我想说,无论是阅读,还是写作,都是在找自己,也就是在寻找一个‘我是谁’的过程。但愿我的读者,能够从这本书当中找到自己,也找到想要的答案。虽然它不是标准的,但是我相信,它一定会带给你想要的温度。”
作家刘立山、时代文艺出版社编辑余嘉莹、吉林日报社编辑孙艺凌分别向读者推荐了书籍《平凡的世界》《百年孤独》和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。
刘立山在推荐《平凡的世界》时表示:“给大家推荐《平凡的世界》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我们普通人阅读。首先,它的写作手法好,《平凡的世界》运用的是最传统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现实主义写法,不管是工人、农民还是教师、公务员……都能很轻松地读懂。其次,它选取的人物好,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平凡世界里最平凡的人,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,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中读出自己。最后就是主题好,《平凡的世界》的主要人物生活都无比艰难,但是他们都能以坚忍不拔、迎难而上、不怕牺牲的乐观主义精神,积极面对这些艰难,他们身上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,当然也是最值得当代年轻人汲取的精神力量。”
余嘉莹则从破解阅读障碍、选择译本角度帮助读者理解《百年孤独》。“我最喜欢的就是开头那句:多年以后,面对行刑队,奥雷里亚诺·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这句话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经典,浓缩了整部小说的叙事精髓和主题内核。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但是巧妙地打破了线性时间的桎梏。这种‘预叙闪回’的手法,这种‘马尔克斯式开头’,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叙事方式,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语法模板。总之,这本书从这个开头就让人惊叹不已。”
“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交流的机会,分享我钟爱的作家史铁生和他的早期作品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。几年前,我偶然读到史铁生的《病隙随笔》,那时我对史铁生的了解还停留在课本里的《我与地坛》,记忆里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。一位坐轮椅的作家会写些什么呢?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史铁生。史铁生曾写道:‘人不知道被命运安排在哪儿,又不知道为什么被安排在那儿。’21岁苦难骤降,从此与轮椅朝夕相伴。30岁患上肾病,47岁靠透析维持生命,59岁脑溢血离世。他曾自嘲,‘我的职业是生病,业余是写作’。我深深地被他充满智慧的文字所吸引,于是我又读了他的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《命若琴弦》《务虚笔记》《扶轮问路》,可以说每一本都很经典、都值得仔细研读。考虑到今天到场有很多的大学生,正处于人生青春懵懂的好时节,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主要收录了史铁生青年时期的作品,语言更为清新,内容也有青年人的幻想与期待,作为认识史铁生的第一本读物,我想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。”孙艺凌如是分享。
活动中,来自长春师范大学的学子声情并茂地朗诵了《吉线秘境G331》系列丛书中的《同行长白》《同行临江》《同行龙井》《同行集安》《同行图们》《同行珲春》等篇章节选,带领观众沿国道G331领略吉林边境的壮美风情。他们还朗诵了《先生向北》中的《王湘浩的数学梦》《余瑞璜的报国情》《蔡馏生的“礼物”》《唐敖庆的痴心》等篇章,在优美的文字中感悟了老一辈学者的报国赤子心,铿锵之声令现场观众动容。最后,通过诵读朱自清的《春》、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、老舍的《五月的青岛》、托尔斯泰的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、屠格涅夫的《春天的黄昏》、迟子建的《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》,把人们带进了文学里的春天。
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的学生祖研说:“好的文学作品,如同一盏明灯,可以汇聚起向善向上的力量。今天近距离地接触这么多的作家,聆听他们的心得和感悟,感觉非常幸运!他们推荐的每一本好书,每一段精彩的文字,都会驻足在我们的心田,生根发芽,带给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。”
作者:纪洋 高莹 李萌